據臺灣媒體報道,臺灣83歲資深演員高鳴(本名劉明哲)在6日早上7時許,驚傳在家中上吊身亡,鄰居一早開門發現趕緊報警,警消趕到現場時已經沒有生命跡象,因此并未送醫,據悉死者口袋留有遺書,可能是健康及家庭因素,目前已報請檢方相驗,查清確切死因。
另外,高鳴與小13歲的妻子于過去上節目時曾自曝患有5種癌癥,包括直腸、淋巴、膀胱等,不過當時稱病情控制得宜,"醫師2年多前說多者活3年,現在身體還不錯,我們也看得很開,完全不忌口,活得開心很重要",然而相較于當時的樂觀,6日突然傳出輕生消息,讓不少人感到既意外又遺憾。
高鳴本名劉明哲,與前妻育有2子,再婚后育有2女,在多部電視劇、電影中都能見到他的身影,早期曾出演《臺灣廖添丁》、《西螺七劍》、《保鏢》等,近年則在鄉土劇《真情滿天下》、《家和萬事興》中演出,為年輕觀眾所知,另外2012年他在電影《陣頭》中飾演“阿禪師”。
癌癥患者同時患有多種疾病,對自身會有很大的傷害,不僅要承受身體上的疼痛,心理上還要承受疾病帶來的傷害。癌癥患者在意識到或知道癌癥的可能時,在身心上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癥狀,并影響到病程的進展,其良好的心理治療對延長病人生存期有積極意義。
負面情緒如憂郁、悲觀、忍耐、克制、壓抑等造成中樞神經過度緊張,削弱了人體免疫力,增加了機體對致病因素的敏感而成為癌癥的活化劑;而情緒樂觀、積極配合、善于表達、身心處于良性功能狀態,會增加全身免疫功能,使疾病得以控制或向有利方向發展。因此,患者家屬和護理人員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特點,給予相應的指導和護理對策,對癌癥的整體治療尤為重要。
當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后,其心理反應有六個階段,即體驗期、懷疑期、恐懼期、幻想期、絕望期、平靜期。大多癌癥患者基本符合這些心理變化過程,但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在心理變化分期也存在著差異,各期持續時間也不盡相同,出現順序也有所不同,在護理過程中,家人應該注意個體化差異,給予患者心理方面的撫慰和關心。
眾所周知,隨著病情的發展,很多癌癥都會發生轉移。隨著抗癌治療方法的不斷改進,晚期癌癥患者的生存時間在不斷延長,這給醫生和患者都帶來信心。說癌癥患者有1/3是被嚇死的,其實就是患者患病以后產生的恐懼和焦慮抑郁情緒影響到免疫力、飲食、睡眠等,患者又不能正確對待和調適的結果。然而,大家應該知道的是,目前整個治療水平都提高了很多,腫瘤即使發展到了轉移階段,也還有辦法可想,有辦法可治。
值得提醒的是,對腫瘤的治療目標是用各種手段把它控制住,延緩疾病進展,減輕病人痛苦提高生存和生活質量。在治療癌癥的眾多方法中,除了西醫治療,中醫治療癌癥的效果也是值得肯定的,通過對癥下藥、辨證論治來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,使患者身體達到較好狀態,通過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,改善機體內部的防御機制,抑制病情,防止腫瘤的復發與轉移,延長患者生存期。
* 溫馨提示:本院案例真實有效,只供業內專業人士研究使用,不作為用藥指導和對患者的承諾保障。
上一篇:11歲女孩胸部發育快,沒想到因“它 下一篇:妻子請“活菩薩”為肝癌丈夫醫病